孩子咳嗽,7 大护理误区千万要注意~~
误区一:
孩子咳嗽,肯定是生病了
不一定。
当宝宝的呼吸道受到「外来物」侵袭,便会感到不舒服,于是身体自行启动一道防御机制——咳嗽,去抵抗这些「外来物」,将它们排出体外。
咳嗽是一种身体的防御机制,不是病。
导致咳嗽的这些「外来物」可能是细菌、病毒,也可能是其它各种原因:
误食、误吸导致的呛咳
没有留心的过敏原刺激
空气突然变化的温度和湿度
二手烟、三手烟等烟雾刺激
……
当孩子咳嗽时,更重要的是找到宝宝咳嗽的原因。
误区二
孩子一直咳,会咳出肺炎
不是,这是概念混淆。
很多人都听过「孩子咳嗽,就怕咳出肺炎!」的广告词,这是赤裸裸的误导!颠倒了二者的关系!
肺炎是由于细菌、病毒或者其它病原体侵袭下呼吸道后,而导致的炎症。
当宝宝呼吸道被侵犯,感到极度不适,为了排出这些病原体,就会启动防御:咳嗽。
简单来说,肺炎可能会是孩子咳嗽的一个原因,但咳嗽绝不会导致肺炎。
误区三
咳嗽时要忌口,不能吃甜食
不对。
不能吃甜食是一种陈旧的观点,认为甜食会加重痰液的分泌。
其实只要不会引发过敏反应,不让宝宝讨厌,所有的食物想吃就吃,不会因为吃了某种食物加重咳嗽。
但家长们必须要注意:1 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吃蜂蜜!
误区四
吃抗生素能让咳嗽好得快
不一定有用,可能还有害。
抗生素是抗细菌的药物。
绝大多数引发宝宝咳嗽的感冒,都是病毒性感冒,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用。
如果日常滥用抗生素,会让宝宝产生抗药性,一旦之后真正需要抗生素时,可能会「无药可医」!
是否要使用抗生素,一定要就医,遵医嘱。
误区五
可以给宝宝吃止咳药、化痰药
不对!
美国儿科学会建议,不要给 2 岁以下儿童服用止咳药。
绝大多数情况下,也无需服用止咳药!
普通感冒导致的咳嗽,是可以自愈的,不用吃药。
过敏、鼻炎、咽炎等导致的咳嗽,应该先进行针对性治疗(如:治疗鼻炎、规避过敏原),从而缓解、治愈咳嗽。
误区六
雾化「有毒」,比输液危害更大
造谣!
雾化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给药方式。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引发的咳嗽,有着很好的效果。
目前给孩子使用的雾化药,最常见的是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」、「支气管舒张剂」。
相比较吃药、打针,雾化的药是直接吸入后,到达呼吸道和肺部,不仅副作用小,还能减轻孩子的痛苦。
当然有一点大家要注意,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、痰液,雾化并没有什么作用。
误区七
咳嗽很常见,不发烧不用管
过于片面。
不建议用药止咳,并不意味着,就让娃随便咳下去。
宝宝咳嗽是因为身体亮起了「警报」。
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判断轻重缓急,及时就医找到原因,选择合理的应对、护理方法!
小儿恣食不节是咳嗽痰多的诱因。患病后,除积极、正确地治疗外,还应注意饮食、起居的调护:饮食应清淡、易消化,少食鱼、肉等粘腻碍胃的食物,过甜、过咸均应避免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、湿润,果品中,梨、荸荠具有清肺、润燥的作用,温、燥痰少难咯者可用,并非人人皆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