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朋友一直说,正常疫情过去,一定要多储存,口罩,消毒液,防护服等等。定睛一看,这些东西,个个都是外物,总有用完的时候。要说屯,最值得屯起来的,应该是我们的免疫力啊!纵有千般武器,抵不过病毒外邪的万种伎俩。而免疫力当道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,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终极防身大法!关于免疫力,在中医眼中,并不玄乎,一起来看看它的真相!人活一口气,中医看世界的基本构成就是「气」,让身体呈现好的状态、让人不生病的气叫「正气」;有破坏效果让人生病的气叫「邪气」。
「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……不相染者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」正气的概念很广,细分下去,对于传染类疾病的预防,也就是外来邪气的侵犯,要着重养护卫气。卫气平常巡行于体表保护人体不被外邪侵犯,它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力功能相同。现代医学的病毒就是外邪,反抗病毒的免疫力,相当于抵御外邪的卫气。卫气(免疫力)就相当于保护你的一支军队,病邪就是敌人。同样多的敌人来了,卫气弱的人身体的军队犹如老弱病残;卫气强的人,则全是精锐部队。当病毒(疫邪)来袭,入侵人体时,卫气强的人,一下就把病毒赶走、消灭了。(有一些携带病毒自己又没事的人就可能是这种情况,当然也有可能是病毒只是在他的衣服上瑟瑟发抖)。而卫气弱的人,病毒一来,自己的卫气溃不成军。身体内部便会沦陷,病毒入侵从皮肤、呼吸道黏膜开始。这些都是中医里肺主皮毛、肺主的卫气防御病邪的前线,因此最先受伤出现症状的就是肺了。同样的道理,很多人容易生病感冒,气温一变就感冒就是卫气太弱了,都不用疫邪,一个小风寒就把你打败了。除了经常风寒感冒,身体正(卫)气不足,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呢?来个简单小测验,如果满足3条以上,就要注意增强你的免疫力了。(你的部队要整饬一下啦!)
容易感冒:一年感冒4次以上,季节交替更甚。
容易劳累:常感疲惫,提不起精神,容易分神——即使你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。
愈合能力差:伤口比正常人愈合得慢且容易感染,或者被撞了以后淤青消得特别慢。
肠胃弱:容易患上肠胃病。比如外出吃饭时,同样的食物别人吃了没问题,而你却肚子疼,甚至上吐下泻。
口腔常溃疡,牙龈常出血。
皮肤差,爱脱发:皮肤粗糙暗无光,头发细软易脱发
鼻炎、哮喘反复:鼻炎、哮喘反复发作,肺功能偏弱。
容易出汗:待着就出汗,或者一运动就出汗,汗比同样运动量的别人出的多。
不耐寒热:比一般人怕冷或怕热,最明显的就是温度降一点,很多人的衣物没加你先怕冷加衣服了。

身体的卫气(免疫力)与身体五脏都相关,其中以脾肺肾最重要。
中医的气不是玄学,也不是无中生有。中医认为气是不断变化运动的,卫气不是身体自然就能变出来的,它需要身体吃东西,吸收食物的精华来化生变多。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这粮草,需要脾胃源源不断的给予。《素问·痹论》说:「卫者,水谷之悍气也。」也就是说,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。所以要想卫气多,脾胃一定要好。卫气是个很活跃的家伙,流动迅速,它能跑但不能乱跑,只有去前线和病邪抗争,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。肺气主一身之气,他能增强卫气,能宣发卫气于肌表,让卫气在肌肤体表运行,也就是说,肺气强了,卫气就会乖乖在前线作战,来一个病邪打走一个。身体的卫气就像一个小孩子,肾中元气化生他,脾胃让他长大,肺气指挥让他去前线,然后他就和病邪抗争一直保护你。?开源,就是养,让卫气多一些;节流就是减少消耗。暂时病毒一直在,身体的卫气就那么多,总是消耗它也扛不住。人睡眠的时候,卫气巡行于阴经,可以清除身体内的病邪。人睡眠时身体气的消耗减少,卫气还能相对休息一下,明天和你一起醒来,继续保护你。而熬夜呢,就是卫气需要休息了(毕竟它也不是铁打的),但你还让他快速的巡行体表,病毒没有来,它先累伤,累死了。按时睡眠还能养心神,对心的功能好,后面会讲调免疫力为啥也要养心(情)。肾是源头,如果房事过度,消耗了元气耗费了肾精,身体的气就会变弱,人也就抵抗力不足,很容易招惹邪气。意识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紧张,焦虑,恐惧,想太多,对身体都不好。情绪又与五脏功能息息相关,过思伤脾、过恐伤肾、过悲伤肺,同样的人,脾胃不好的人思考,记忆也容易变弱,肾气虚的人容易受到惊吓、恐惧,肺气弱的人容易悲伤。对于情绪,不得不说一下肝,肝主疏泄,让身体的气运行通畅,调畅情绪正常。养好五脏,人的情绪也会变得安定平和,除了五谷可以养脏腑,还有一种五音可以调理身体气机,调理身体的脏腑功能。而古代五音则具有五行的能量,特别是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音律,具有特定的调气功能。其中五音角、徵、宫、商、羽分别对应五脏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潘晓川教授,应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邀请,出席世界传统医学音乐疗法会议做《医起天文•由道而术》专门讲座时,给大家举例讲解此次肺炎推荐的预防曲目:《朱雀迎春》。之前写过今年的五运六气疾病预防,阐述了武汉肺炎与自然天气的关系,截止现在的倒春寒和疾病发生都是正确的,接下来生活中要继续预防倒春寒以及养肺疏肝。《朱雀迎春》五音按特殊顺序排列,是一首火的乐章,帮助身体祛除寒、湿,同时也有调理情绪、疏肝养肺的功效。给身体听他想听的曲子,它才会变得舒服,朱雀迎春,寓意:朱雀来翔,火韵淬金,欣欣向荣,病止于春。一起来听下 ,作曲:潘晓川
既然知道卫气的产生、变强是和肺脾肾相关,食疗可以多吃一些健脾补气、补肾益肺的食物,比如怀山药、鲈鱼、猪肚、茯苓、白扁豆、鲤鱼、花生、板栗、大枣等,经常换着花样的吃。黄芪专补肺、脾之气,在《本经》里是上品,而且养护卫气中医有个著名的方剂,叫玉屏风散,里面就是黄芪60g、白术60g、防风30g。当然我们防病不用也不能天天吃玉屏风散,但每天抓5~10克黄芪泡水喝,补正气是极好的,不仅现在可以防病,喝上一段时间便会气血充足,对全年调理体质都很有帮助呢。其中黄精入脾肺肾三经,《本草从新》说它「平补气血而润」;山药健脾润肺、滋肾益精,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;桑葚是滋阴补血,补肾润燥的高手;配合百合清热润肺、宁心安神;鲜芦根清热生津、除烦利尿,桔梗宣肺化痰,甘草调和诸药,使整个茶不寒不热,润而不燥,补而不火。
平日体虚容易上火、气候干燥的时候还是喝它比较好,没有上火之忧。感冒发热实乃正邪交争的表现,抗生素这类寒凉药一来,把炎症、发热压下去,病邪没有祛干净,卫气也会受伤。很多人感冒后一直咳嗽、怕风就是这种原因。大汗淋漓,气随汗出的运动,显然不适合,宅在家里,最好的运动就是:让气血流通,还能让气血留在体内,还能把心静下来。如此让体内的阳气适当的升发而不耗伤,反而能增强身体对外邪的防御力。最最推荐的当然八段锦,改善颈椎问题,养气血,通经络,安神定志。一套做完,如果神清气爽,而不是大汗淋漓,说明这套功法是在养你。说起养脾肺肾,我最推荐用艾灸。艾灸真是个好东西,治病、防病、调身体都很好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「艾叶取太阳真火,可以回垂绝元阳。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」《本草从新》中也说:「艾叶能回垂绝之阳,通十二经,走三阴,理气血,还寒温,暖子宫……以之灸疗,能透诸经而除百病。」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也建议用艾灸预防新冠肺炎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仝小林院士介绍说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邪为「寒湿」,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、关元、气海、胃脘、足三里等,可以温阳散寒除湿,调理脾胃,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安童一推荐这段时间大家经常艾灸,可以轮流艾灸这几个穴位,每天2~3个就好。
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大家,艾条、艾绒最好选择3~5年的蕲春陈艾,因为蕲春的艾烟香味浓郁、能量充足是出了名的,而历代医家都强调应用陈艾,而不是新艾。明代李时珍曰:「凡用艾须用陈久者,治令细软,谓之熟艾,若生艾灸火,则伤人肌脉」;
说了这么多,最后总结一下:
2.免疫力有强弱,养好脾肺肾,可以让它变强变多源源不断。3.怀山药、鲈鱼、猪肚、茯苓、白扁豆、鲤鱼、花生、板栗、大枣。黄芪泡水,上火可用薯蓣精合茶。屯什么,都不如囤一支精锐部队,用你内在的免疫力卫士们,守护健康。